译文
回首往昔,万千世事如过眼云烟般消散,而我这副身躯却似深秋蒲柳,过早地衰老了。如今这把年纪,最合心意的活法莫过于醉卧竹榻、漫游山水、闲卧安眠。
孩子们啊,待秋收后需早些将官府催缴的租税缴清,家中开支更要精打细算、量入为出。虽说把家事托付给你们,我这当爹的却还要管些闲事,那就是管竹、管山、管水。
注释
西江月:词牌名。
儿曹:指自家儿辈。
以家事付儿曹:一作“示儿曹以家事付之”,把家务事交代给自家儿辈。以家事付儿曹示之。
“万事”两句:言万事如云烟过眼,而自己也像入秋蒲柳渐见衰老。
蒲柳:蒲与柳入秋落叶较
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退居铅山时期,见于《稼轩长短句》卷十。辛弃疾一生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屡建奇功,但也因为坚持抗战而为以皇帝为首的主和派所不容。中年以后曾长期闲居上饶、铅山等地。这是词人晚年在江西铅山写给儿孙们的一首词。
全词开篇仅以一句便将往昔岁月轻轻带过,转而以浓墨重彩铺陈当下之景。言及过往,一句“万事云烟”看似云淡风轻,实则蕴含着无尽沧桑与深沉感慨。辛弃疾,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传奇英雄,自诞生之际,其家乡便已沦陷于金人之手长达十二年之久。
年仅十五岁时,他便肩负起祖父辛赞的重托,毅然前往金国都城刺探军情,为日后收复失地默默积蓄力量。二十一岁时,他已汇聚起两千余名志同道合的义士,随后投身耿京义军,担任掌书记一职。二十二岁那年,他代表耿京奉表南归。然而,在返回山东复命途中,惊闻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并投降金国的噩耗,义军瞬间分崩离析。辛弃疾当机立断,火速奔赴海州,仅率领数十骑勇士,
辛弃疾(1140年5月28日-1207年10月3日),原字坦夫,后改字幼安,中年后别号稼轩,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(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)人。南宋官员、将领、文学家,豪放派词人,有“词中之龙”之称。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,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辛弃疾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 838篇诗文 1694条名句
辛卯岁,沈尧道同余北归,各处杭、越。逾岁,尧道来问寂寞,语笑数日。又复别去。赋此曲,并寄赵学舟。
记玉关踏雪事清游,寒气脆貂裘。傍枯林古道,长河饮马,此意悠悠。短梦依然江表,老泪洒西州。一字无题处,落叶都愁。
载取白云归去,问谁留楚佩,弄影中洲?折芦花赠远,零落一身秋。向寻常、野桥流水,待招来,不是旧沙鸥。空怀感,有斜阳处,却怕登楼。